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增加至20个大城市!财政部等两部委再次启动城市更新示范工作

  • 情感
  • 2025-04-10 15:40:03
  • 9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增加至20个大城市!财政部等两部委再次启动城市更新示范工作

华夏时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继2024年首次启动城市更新示范工作后,今年财政部等两部门再次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4月8日,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工作的范围为大城市及以上城市,共评选不超过20个城市,主要向超大特大城市以及黄河、珠江等重点流域沿线大城市倾斜。与去年相比,今年补助的城市数量有所扩大,从去年的15个增加至20个,还明确要聚焦老城区。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城市更新工作的内容非常多,工作量和资金的投入非常庞大。因此,包括2024年的24号文、今年年初国务院的城市更新会议以及此次两部委的工作部署,都强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市更新重点任务。中央补助需与地方财政、社会资本协同发力,形成“1元中央资金撬动8—10倍投资”的效应。

扩大至20个城市

中指研究院研究总监吴建钦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自2024年以来,中央财政按区域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给予定额补助,2025年再次补助,体现了财政对城市更新的重点保障。

与去年相比,2025年定额补助的标准未变,仍是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8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0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直辖市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

不过,此次《通知》在补助城市范围、用途范围上都有所调整。在城市范围上,去年支持对象为地级及以上城市,重点支持范围为向超大特大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大城市倾斜。而今年支持范围为大城市及以上城市,主要向超大特大城市以及黄河、珠江等重点流域沿线大城市倾斜。2024年首批仅15个示范城市,今年扩大至20个城市。

按照我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目前,我国共有106个大城市及以上城市,其中超大特大城市有22个。

吴建钦对此指出,今年定额补助的特点之一就是补助标准延续区域差异化,补助的标准额度未发生变化,继续体现了对中西部及超大特大城市的倾斜支持。

另外,在用途范围上,去年集中在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和综合管廊建设、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等4方面重点工作;今年明确支持样板项目建设和机制建设2个方向,样板项目建设聚焦城市供排水、燃气、供热等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和经济集约型综合管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筑垃圾治理、综合杆箱、危旧桥梁、机械停车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小区、口袋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等既有片区更新改造,机制建设则包括项目储备和生成机制、资金安排和筹措、用地保障和审批机制等。

哪些城市将获益?

除了上述方面外,《通知》还有两处细微调整值得注意。一处是在2024年要求近年来未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出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或重大负面舆情事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要求的时间段为2023年(含)以来。

财政部公布的公示信息显示,2024年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包括石家庄、太原、沈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青岛、武汉、东莞、重庆、成都和西安‌‌,2022年出现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的湖南长沙并不包含在内。而此次明确时间段后,作为特大城市的长沙也将重新进入示范城市的候选资格。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今年明确了城市更新实施范围集中在城市老城区,并延续了去年对示范城市要求城市财力应满足城市更新投入需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低,不得因开展城市更新形成新的政府隐性债务。

近日,多个热点一、二线城市频现“地王潮”,而其中许多都出在核心城区、老城区。例如,上海虹口区、静安区一周内成交的两个地块,价格达到11.7万元/平方米和16万元/平方米;北京海淀区树村地块,楼面价10.23万元/平方米;成都锦江区金融城三期地块突破4万元/平方米大关,刷新了成都土拍历史;而此前天津在开年首场土地拍卖中,山东路地块拍出4.35万元/平方米楼面价,也是过去8年以来天津最高的楼面价。

从去年年底,城市更新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被政策反复提及。在1月底的全国城市更新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表示,要进一步认识实施城市更新对于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重大意义,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市更新重点任务。他同时强调,要落实项目资金平衡责任,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利用各方面资金资源,构建好政府、市场与住户之间的资金共担机制。

李宇嘉认为,城市更新工作全面提速,重点是中央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将急难愁盼的公共设施短板补上。同时,在模式上、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入上,探索出共同出资、谁出资谁受益的模式,资金平衡的模式。另外,更重要的是,城市基础设施全面补短板后,将带动数万亿的市场投资和消费,比如老旧小区提升类、完善类的改造,旧城区复兴带来的消费和文旅等。

责任编辑:徐芸茜 编辑:公培佳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