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泰格医药的AB面:国内临床运营业务收缩,投资失利

  • 房产
  • 2025-04-09 14:00:06
  • 18

泰格医药的AB面:国内临床运营业务收缩,投资失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

  继药明康德(603259.SH)、康龙化成(300759.SZ)之后,第三家“A+H”上市的CRO企业泰格医药(300347.SZ),遭遇了业绩失速的一幕。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6.03亿元,同比下降10.58%,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下降79.99%,扣非净利润8.55亿元,同比下降42.13%。

  对比近五年(2019年-2023年)数据,泰格医药2024年的业绩堪称“历史低点”。需要指出的是,公司去年净利润大幅下滑,除了受新药研发需求端收缩,导致国内临床运营业务收入下降等影响,也包含投资失利的因素。

  泰格医药提及,2024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02亿元和投资收益1.67亿元,从而影响了公司净利润。

  国内临床运营业务收缩

  作为业务侧重于后端临床的创新药“卖水人”,泰格医药积累了超过2800家全球客户。

  从2004年成立至2024年间,泰格医药已累计为中国60%的已上市I类新药研发提供了服务。

  2024年,公司为28个中国I类新药提供了服务,并助力多个中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拿到药品和器械项目批件及注册证总数超过500个。

  与此同时,泰格医药也持续对以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为代表的海外市场进行投入,拓展海外业务。

  2024年,公司在境外(主要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及韩国等国家)进行的单一区域临床试验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208个增至本报告期末的233个。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在执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62个,累计MRCT项目经验达到148个。

  不过,随着CRO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研发需求收缩,泰格医药的业绩直面挑战。

  2024年,公司境内主营业务收入34.50亿元,同比下降17.11%;境外主营业务收入30.24亿元,同比下降3.29%。

  值得一提的是,境内业务收入下降,主要由于“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板块的境内收入下降。

  具体来看,2024年,“临床试验技术服务”贡献收入31.78亿元,同比下降23.75%;“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贡献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5.61%。

  对于“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下降,泰格医药解释,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周期和结构性变化,2023年国内创新药临床运营新签订单金额同比有所下降,导致2024年尤其是2024年上半年,公司执行的国内创新药临床试验整体工作量有所下降。同时,202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临床运营新签订单的平均单价有所下滑,导致公司2024年执行该等订单时同等工作量对应产生的收入相应有所减少;

  另一方面,2024年尤其是2024年下半年,公司有部分国内创新药临床运营订单被取消,同时部分订单因客户资金问题产生较为明显的回款压力而被终止,也给该板块收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应对这一情况,泰格医药在线上业绩交流会上指出,“2024年下半年,公司对国内部分受影响较大的区域的临床运营团队以及疫苗临床运营团队的规模进行了缩减”。

  相比之下,“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板块2024年实现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现场管理业务,即SMO业务的贡献。同时该业务2024年新订单也保持了较快的同比增长。

  尽管2024年业绩承压,但泰格医药还是表现出对行业未来景气度的乐观态度。

  “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金额为101.2亿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需求端的恢复。受存量合同(绝大部分为2024年之前签署)取消及发生金额为负的合同变更的影响,净新增合同金额为84.2亿元,同比增长7.3%”,泰格医药在业绩交流会上提到。

  泰格医药亦透露,公司新签订单增长主要来自于大型跨国药企在国内的需求,尤其是在综合证据生成(Integrated Evidence Generation)和现场管理(SMO)等领域,以及中国药企、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其合作伙伴和海外早期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的临床需求增加。 

  “非经常性损益”亏损4.50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在国内临床CRO龙头的A面之外,泰格医药还有作为“投资家”的B面。

  自2015年开始,泰格医药就不止满足于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CRO业务,而是在与这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寻找投资标的,进行投资。

  在2020年泰格医药港股上市时,其在招股书中提到,“我们亦已建立多元化投资组合,对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初创企业以及其他行业参与者进行选择性投资……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2020年3月31日),我们是医疗健康行业内57家创新公司及其他公司的战略投资者。我们亦与领先投资基金合作,孵化有潜力的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公司,作为该等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投资收益已成为泰格医药净利润的重要来源。

  2019年-2024年,泰格医药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2亿元、17.50亿元、28.74亿元、20.07亿元、20.25亿元、4.05亿元,其中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分别为2.84亿元、10.42亿元、16.43亿元、4.67亿元、5.48亿元、-4.50亿元。

  尤其是2020年和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贡献率高达50%以上。

  但2024年,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为-4.50亿元,其中,“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一项为-4.77亿元。

  此外,泰格医药透露,2024年公允价值变动为-5.02亿元,投资收益1.67亿元,从而影响了公司净利润。

  对于公司2024年公允价值变动亏损,泰格医药在业绩交流会上回应,“作为LP投资的一些基金项目按照期末净值报告,基于审慎的态度进行了调整;以前年度投资的部分项目在报告期内进行了低于上一轮估值的融资;根据市场环境,在四季度谨慎地对个别存量项目的公允价值进行了主动下调;2024年持有的某些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波动较大,也导致了公允价值的下降”。

  “未来,我们将视情况择机出售所持有的上市及未上市公司的股权。公司对投资一贯采取谨慎的态度,力求每年退出的投资多于新增投资”,泰格医药进一步表示。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