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3月27日,OceanBase举行首届合作伙伴大会,宣布全面迈入“以合作伙伴为中心”的生态建设2.0。“生态大于生意,只有生态强健才可持续地发展。”会上,OceanBase CEO杨冰指出。
迈过五年商业化路程,在中国分布式数据库市场规模迎来爆发期的当下,OceanBase将目光投向了技术、场景、生态的系统进化。
详解OceanBase构建生态建设的生意经不难发现,相较于To B赛道“厂商吃肉,渠道喝汤”的传统打法,OceanBase坚持“被集成”定位,在核心领域用技术筑底,剩余部分则充分让合作伙伴发挥优势。“伙伴跟我们不仅仅是喝汤,还要一起吃肉。”杨冰表示。
是升级不是平替
IDC报告显示,分布式数据库日益成为主流,未来四年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有望增加10%以上,2025年其本地部署第一次超过了云的增长速度。云数据库同样蕴含了广阔的增长空间,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近200亿元增至2028年的500亿元。
规模增长意味着市场需求。“这是巨大的机会”,杨冰在发言中数次强调。
与市场发展步调一致,OceanBase提出的专有云、公有云“双引擎”战略,搭建起国内数据库厂商完成跨越发展的最佳通道。
在本地部署中,OceanBase诞生于“双11”交易的金融场景,带着在金融场景的先发优势,将能力逐步拓展至交通、运营商、政务等多个重要领域。2024年OceanBase首批通过国家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评估准则”(即“国测”)最高级别认证,在金融、政务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行业,进一步抢占了市场先机。
在公有云市场,OceanBase在2022年推出云数据库产品OB Cloud,如今已经拓展至全球100多个可用区,服务超过700家客户。在支持五朵主流云的部署上,实现通过一套架构统一技术栈,在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支撑OceanBase抓住机会的底气,来源于“根自研”的技术支撑。据杨冰介绍,OceanBase通过“根自研”,实现了交易和分析型的一体化,单机和分布式的一体化,向量、多模态的一体化,这样能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用更简单的架构、更强大的扩展和底层能力应对未来需求。“OceanBase是架构的升级,而不是平替。”
为了满足更多客户需求,3月27日,OceanBase正式发布单机版产品,专为中小规模业务场景设计,适用于非核心场景、国产升级场景,以及分布式与单机混合部署场景。这一产品具备极简数据库架构和高度兼容性,既能满足中小企业轻量化需求,又可随业务增长无缝扩展至分布式集群,可服务于更多中型和长尾客户。
从底层的能力到中间的产品再到场景,OceanBase正在重新绘制行业蓝图。
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
伴随着2025年本地部署、国产升级市场的全面爆发,OceanBase的目标是和合作伙伴一起接住。
对于合作伙伴而言,技术是第一吸引力,更稳定、长远的合作便需要考虑更多。恒生Light云集成业务部总经理王佳玮指出,恒生电子自2020年开始与OceanBase合作,2022—2023年间,国产升级从懵懂进入到各方争霸的阶段,公司从技术、市场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售后服务等四个维度打分评测,OceanBase分数最高,这让公司更为理性、坚定地选择与OceanBase合作。截至2024年末,恒生电子开展的数百个国产升级的项目中,数据库一半以上选用了OceanBase。
招商证券用户能丝滑办理业务,也只是OceanBase在金融领域的一个小篇章。截至目前,OceanBase已经实现从头部金融核心系统到中腰部金融机构的规模化复制。
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早在2020年末,OceanBase便推出了工程师认证课程,面向合作伙伴提供培训服务。OceanBase生态合作部总经理梁刘红指出,过去五年来,OceanBase一直在做的事情,是走到市场去看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结合产品的特点和中国客户的需求,沉淀出服务知识库,变成课程后去赋能伙伴。
“数据库产品送到客户那里使用,如果只是让原厂做服务,能服务的还只是原厂。在学习的过程中,合作伙伴越来越了解OceanBase的产品,也逐渐能够自主服务客户。”梁刘红解释道。
生态大于生意
在OceanBase商业化初期,杨冰总是被问到三个问题:你们的产品和技术不错,但在市场上找不到会OceanBase的人怎么办?你们的业务发展很快,但是光靠原厂忙不过来怎么办?你们的生意好像不错,但公司技术人员对全新的数据库不熟悉怎么办?
带着这样的初心,OceanBase选择构建开放的商业生态,不仅仅是通过培训课程助力合作伙伴成长,还将数据库交付使用实施过程中的所有工具全部产品化,授权合作伙伴调用API(应用程序接口),并逐步在生态圈中开放内部知识库体系。
“自成立的第一天起,OceanBase就致力于打造开放的商业生态”“生意是短期的,生态是长期的,只有生态的强健才可持续地发展”“我更看重占有率,不看重单笔收入,这个是原则”,谈及OceanBase的发展,杨冰指出。
走过五年的商业化历程,OceanBase向市场展现了实力与潜力:OceanBase的生态伙伴数量已超过1200家,其中超100家核心经销商贡献60%外部业绩,30%项目由伙伴独立交付。超10家专有云伙伴营收破千万、超10家公有云伙伴营收破百万。
如果用两个词总结OceanBase过去的五年,梁刘红认为是“开放”和“蓄势”,是以开放的态度、开放的心态去储备势能。而今,展望下一个五年,围绕“能力”和“增长”,OceanBase提出全面迈入“以合作伙伴为中心”的生态建设2.0。
以能力促增长,面向的是OceanBase整体生态商业圈。区别于“大包大揽”,OceanBase强调“被集成”定位:在关键客户领域,原厂主导核心系统设计,伙伴负责周边集成;在商业部分,则完全由合作伙伴主导。这种“让伙伴站在台前”的策略,吸引了神码、佳杰等头部经销商加入。
梁刘红透露,未来,OceanBase会更多地将资源倾斜在有能力的伙伴身上,包括营销侧的支持、重点商机上的优先合作权以及更高的返佣比例等。OceanBase打地基,伙伴建高楼。杨冰表示:“伙伴跟着我们不能仅仅是喝汤,应该是一起吃肉的。伙伴能够成长起来变得更强大,才可以让生意规模更大。”
对于与OceanBase的合作,李灏江表示,在OceanBase之前,数据库行业都是从边缘数据库开始积累经验。而OceanBase则是先把最难的核心攻下来,体现极大技术的专业和投入的决心。做数据库行业,一定要秉承长期主义。数据库核心问题只怕客户不用,并不怕用户不持续付费,因为最重要的东西就在数据库里。
李灏江坦言,OceanBase的高速发展期确实给合作伙伴极大发挥空间,只有能让伙伴吃肉的厂商才能建立健康的渠道,最终大家才能共赢,至少在中国To B行业,这是不破的真理。技术向下扎根,生态场景向上生长。伴随着企业对数据价值挖掘的需求持续深化,OceanBase正从单一的工具型产品逐渐向搭建生态型平台跨越,“好产品”进化为“好生意”,与合作伙伴实现价值共享。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