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期货日报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碳酸锂价格经历了剧烈的波动,给碳酸锂产业链企业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广期所碳酸锂期货的上市,为产业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碳酸锂期货市场规模逐步增长,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意愿和能力较上市初期均有了显著提升,市场深度初步满足了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据了解,目前已有66家锂电上市公司明确参与套保业务,较2023年12月末增长186%。同时,在广期所碳酸锂期货的护航下,我国锂电产业的定价话语权正在逐步增强。
已有66家锂电上市公司明确参与套保业务
日前,江特电机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2024年预计亏损2.36亿元至2.85亿元。虽然连续两年亏损,但公告明确表示,通过适时开展碳酸锂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有效降低了碳酸锂价格下跌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了解,当前碳酸锂行业正处于周期下行阶段,碳酸锂价格已从2023年近60万元/吨的高点,下跌到当前8万元/吨下方。业内人士认为,江特电机的期货套保操作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锁定未来价格波动风险,稳定核心业务收益,从而在行业价格波动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
事实上,自广期所2023年7月份上市碳酸锂期货后,锂产业上市公司便积极参与到套期保值当中,尤其是在近两年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期货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属性更加突出。据期货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66家锂电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将积极使用碳酸锂期货工具开展套期保值,较2023年12月末的23家增长186%。同时,碳酸锂期货市场的参与者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据了解,2024年,碳酸锂期货一般法人客户日均持仓占比43.86%。整体来看,龙头企业期货市场参与度超50%,产业客户数量及市场参与水平仍在稳步提升。
“碳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其价格大幅波动会显著影响下游电池厂、整车企业、储能系统集成商等的利润水平。当锂价大幅上涨时,终端产成品售价相对刚性,原材料价格上行将显著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而锂价大幅下跌时,企业前期采购的库存面临贬值风险。”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策研究专家李明怡认为,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情况下,全球各国对碳酸锂的需求持续增长。由于全球碳酸锂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厂商对下游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可按照市场供需情况和生产成本的变化调节价格,导致碳酸锂价格大幅波动。碳酸锂的现货定价较为分散,价格不公开、不透明,下游企业对原料价格的风险管理有强烈需求。
“碳酸锂期货不仅可以为碳酸锂厂家提供更多、更优质的销售渠道,也可以为传统贸易商和下游厂家提供更多元化的风险管理方式。”李明怡表示,通过参与碳酸锂期货交易,企业可以锁定未来的采购成本或销售价格,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我国锂产业定价话语权逐渐增强
近年来,我国凭借全球最完整的锂电产业链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体量优势,成为全球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国和消费国。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碳酸锂产量和消费量在全球占比分别为68%和77%。由于我国缺乏优质易开采锂矿,锂资源地位与锂电强国地位严重错配,原生锂依赖南美、澳大利亚、非洲等地供给。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达到59%。
我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但碳酸锂期货上市前,我国的锂资源定价权与产业发展规模并不匹配。长期以来,国际锂资源贸易缺乏公允定价基准,锂精矿定价参考国外矿企巨头不定期公开拍卖成交价,无法实时提供准确的价格信号,在价格剧烈波动时,成交价明显滞后,我国锂电企业在进口锂资源议价、计算资源税等方面受此掣肘。国外矿企常常以少量矿石拍卖得到高于现货价格的成交价,助推现货价格上涨,提高我国锂资源进口成本,加重我国锂电产业发展负担。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在2022年锂价上行过程中,澳大利亚矿商皮尔巴拉矿业(Pibara)多次举行锂精矿拍卖,显著助推了锂价上涨。2023年8月,Pibara举行第八次拍卖,在30分钟内收到67次出价,最终成交价较2021年7月首次拍卖涨超4倍。据业内人士测算,国内锂价在50万元/吨以上的高位时,每吨碳酸锂当量的矿石可以给澳大利亚矿企带来超过40万元的收入,而其成本不超过8万元。
在阶段性供需错配的市场格局下,国外矿产巨头通过高价拍卖、炒作等手段,攫取中国原材料加工、电池制造和整车生产环节的大部分利润,企图让中国企业沦为上游企业的代工厂,给我国新能源电池企业增强全球核心竞争力带来挑战。
随着碳酸锂期货市场功能逐步发挥,我国锂产业定价权逐渐增强。最为明显的对比是,2024年以来,雅宝等国外锂供应商依旧在组织拍卖招标,但每次招标结果基本跟随期货盘面。业内人士认为,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碳酸锂期货已经在全球碳酸锂定价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此外,在碳酸锂期货护航下,国内锂盐企业也不再惧怕碳酸锂价格下跌。据了解,2023年四季度以来,矿端定价模式发生转变,从参考历史价格的长单定价模式转变为参考碳酸锂期货价格的倒推定价模式,以往锂矿一般以上季均价定价,现在多数转变成以期货定价。
“国外矿山定价模式从季度定价缩短为月度定价,这种转变在碳酸锂下行周期中对下游更为有利,国内锂盐厂商在进口锂矿石时,结算价格更贴近到港价格,也更贴近国内现货市场价格。”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郑晓强分析称,这一改变有助于国外市场的原材料价格更贴近现货市场价格。同时,受矿山定价模式改变影响,国内以矿石为原料的碳酸锂生产成本将大幅下降,从而降低下游面临的市场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内锂电产业的定价话语权也逐步增强。“此前锂精矿的定价话语权主要由上游供应商掌握,在国内锂盐企业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外购矿生产锂盐的企业受价格影响而选择减少外采矿量,进而影响到澳矿企业的锂精矿销量。”郑晓强表示,当前锂价下行,国外矿山定价模式的改变使得行业的利润重新分配,更有利于国内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下游锂电企业,助力其进行高新技术研发和国外市场开拓。
此外,碳酸锂期货在广期所上市后,产业企业通过套期保值等方式规避价格下跌风险,也增强了国内锂企在国际贸易中议价的底气。“有别于国际贸易中的长协定价,国内企业大多习惯根据锂价变动来制定采购策略,现用现买。”真锂研究创始人兼总裁墨科认为,当前国内碳酸锂市场在参考上月报价的同时,也结合广期所碳酸锂期货价格的变化来联合定价。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碳酸锂期货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影响力将逐步提升。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国内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价格动态,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有话要说...